智之如目

作者:未详  时间:

  伸出我们的手,在一尺开外,手上面的纹路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然而,我们将手移近,渐渐地就变成一片模糊了。人自己看自己不是更近了吗?所以,人目短于自见!
  
  《韩非子·喻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人的眼睛能够看到百米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距离它最近的睫毛,这是一个铁定的事实。昭示着人的智力的永恒误区,即古人所谓目短于自见,智短于自知。聪明的古人将“人睫不自见”引申到“智短于自知”上。我们自以为了解最多的,其实也许恰恰了解得最少。譬如,对别人的缺点和毛病,我们看得多么清楚而苛刻,但对自己的毛病却视而不见,正所谓“乌鸦落到猪身上”。由此联想到,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奸佞,如李林甫、秦桧、魏忠贤……为什么那些君王对他们鲜有察觉呢?其实恰恰是他们终日环伺在君王周围,已成为那些“智之如目”的君王们的“睫”了。
  
  其实,我们有时连自己的优势和潜能都看不到。所以古时的千里马要靠伯乐去识别,于是就有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自知是难的。人类的智慧,所难的不在于看清别人,而在于看清自己,所以老子才把自知看成很高的智慧,即所谓“自见之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