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口小水井 那片小树林

作者:美文阅读网 时间:

       说来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师范刚毕业被分在公社社小任教。社小位于集镇西边,和当时镇上唯一的初中同在一个大院子里。院子分南北两院,前院是小学,后院是中学,两个学校同出进一个面南的大门。这之前两个学校本是一个单位,八一年公社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在集镇上建一所独立的小学和中学。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新建一个独立的中学和小学在那时是力不能及的事情,于是就把原本中小学一体的大队学校一分为二,形成了如今相对独立的街区小学和中学。
 

       学校的西北角有几户面南而居的人家,人家房屋的西北角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北边自西向东是一条七十年代修建的水渠,水渠的北边是大片的庄稼地。水渠南边到人家房子中间是一片东西长约二百米,南北宽约一百米的宅荒地,这里一年四季生长着各色野草和许多令人陶醉的密度还算大的杂树林。虽然名贵的树种在这里几乎找不到,可农村常见的一些树种还是随处可见的。
 

学校东边是一条南北走向通往北边公路的宽阔土路,也是街西边人们通往北边公路的最主要道路。土路东南边靠近几户人家的地方有一个圆形小池塘,里面夏秋季节生长着密密匝匝的荷叶荷花。小池塘北边往东走上一处高坡,就是街周围最大的一处池塘,人称北大坑。过去北大坑往东穿过一片稠密的居民区,就是集镇上那条主要街道,街道当时没有名字,如今叫人民路。街道的北边是公路,公路北边是方圆百里乡村中绝无仅有的集镇上最炫目的建筑——公社影剧院。街道南端路东边便是全公社的政治中心公社办公大院,整个公社的主要单位都集中在这条街道上。乡下人来赶集,基本都集中在这里。那时人们意识中所谓的街上也就集中体现在这条街道上。公社大院北边紧挨着有一条东西向的狭窄街道,这里便是从前集镇上最主要的街道,当时已经全无昔日繁华的景象,街道两边已没有了公社任何一个单位或者商家,完全成了一条地地道道的居民居住区。这条古老的街道自东向西蜿蜒着一直向前延伸,经过约五六百米远,跨过一座古老的石桥后便到了我所在的学校大门前。
 

       学校北边水渠过去的农田,向北一直绵延到约二里之外的公路边,向西一直延伸到三四里之外的一处南北走向的岭状地带,才是另一个大队的一处村庄。
 

       那口周长不过四米的水井那时是学校师生唯一的食用水基地,也是附近居民食用水的主要水源。
 

       说起水井,留给我的印象是很深的。当时学校没有食堂,所有的教职工都是两人一间办公室,里面放置着各自一张床和一张办公桌,外加两个人各自做饭烧水用的的煤火炉或者油炉。没有专门用于切菜的案板,大家都是自制一块小型木板,需要时就放置在办公餐桌上当案板使用,用完了再放置到不碍事的地方。
 

       那时候在住室兼办公室里是无法搁置水缸的,由于粗糙的蓝色塑料桶当时在农村已经盛行,所有的人都备有一两只塑料桶,到西北边的水井里提取生活用水,水桶身兼两职,既当水桶,也当水缸。水井井口四周有几块青石板铺成的平台,由于水面距离井沿儿有两三丈深,打水是必须要有井绳和熟练经验的。井绳上面有一个铁质或者木质的弯钩,挂在桶梁上系到井里面,在水桶接近水面后,打水者提紧井绳来回轻轻摆动,待到桶口向下时,然后猛然往下一放,桶口就吃进水里,紧接着再猛然一提,用力上下在水中顿几下,一满桶水就打出来了。
 

       刚开始,站在黑洞洞的井口,望井里面看,只能看到布满苔藓的井壁上,不时有大小水滴贴着井壁不间断坠落到井里,在井底隐约可见的圆形水面上发出很好听的清空声响。然而一旦站在井沿上用绳钩挂着水桶要去打水系水的时候,心里难免一阵阵惊慌眩晕,很担心一不小心会掉下去。刚开始那阵儿,总是需要一同来的其他人帮忙打水系水。可时间长了,自己就觉得不好意思了。必定早晚也得具备这一胆量和技能啊,咋能老依靠别人为自己辛劳呢?于是就时不时地憋着劲儿独自练习在井口站立和打水系水。时间已久,胆量也就足起来,经验也慢慢形成,站在井沿上惊恐紧张的感觉也就自然消失了,打水的技能和要领也就随之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