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广胜寺地藏殿

作者:网络 时间:

传奇故事:广胜寺地藏殿小故事_96趣味网 一个致力于资源整合的网站

【导语】传奇故事之中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探索和抒写了人性的奥妙。自古以来,传奇故事从来不少,但每每总还是让人们感叹不已!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的传奇故事:广胜寺地藏殿,欢迎阅读。


  明万历年间,赵城县来了个叫刘四端的县太爷。此人是河南汝南人。因老家经常闹灾荒,从小家境贫寒,所以后来他中了进士、当了官,仍然生活节俭,体恤穷苦百姓。

  这一年,刘县令到任赵城县,恰逢农历三月十八。手下人邀他先到广胜寺逛趟庙会,参加就职后的第一件荣光之事一一祭祀霍泉水神明应王社火。他带着好奇,带着新任知县的威严和腼腆,来到了广胜下寺、水神庙前。这天,人山人海,赶会的人摩肩接踵。他被水神庙前的场面惊呆了。

  各村祭祀水神的锣鼓乐人、担架食盒、小推车,排成了长蛇阵。担架上,小推车上放着宰杀的全猪、全羊、全牛,食盒里摆放着酒壶、菜肴、面鱼面蛇等供品。这是受霍泉水流浇灌田地的各村乡民们,相争祭典水神的老规矩了一一谁来的早谁先祭,谁家村的牛多、猪多、羊多,谁家村里就人寿年丰。刘知县看了,心里很不平静。不知咋的。他想起了自己河南老家缺衣少吃的情景。觉着山西赵城地面如此耗费资财祭社神,是不是太奢侈浪费了。后来,他到各村暗访,才知道这是渠管、沟头们摊派给村民的地亩钱,每亩竟收到四五钱银子。光这一项就耗银不下千金。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怪不得这个祭祀场面,老百姓如此奢华!但是,在私访中,刘知县又了解到尽管水神庙前各村争富斗有,但实际用到祭祀上的摊派钱十分之一,剩余十分之九全被渠管、沟头一干人装了私囊。百姓叫苦不迭,刘知县深为痛恨。於是。他立即下令,校正各村摊派,但毕竞初来乍到,政令一时难于推行。各村仍各行其事,该减派的仍没能减。

  第二年的三月十八很快来到了。刘县令一早先来到水神庙前看。不料祭品与去年一样,甚至有增无减,刘四端生气了。

  他到仪门去找渠总管,没找着。在仪门下碰到了两个乡民,坐在一付放着退了毛的肥猪担架旁发闷。刘县令先打听到他们是那一个村的,然后又问:

  “为啥墩在这里?”

  “交牺牲祭品。”

  “人呢?”

  “渠总管说大库中放满了,装不下,叫小的们先在这里等着。”

  刘县令找到渠总管,渠总管正在指挥几个乡民摆摞猪肉、羊肉。因为这些祭品,各村献神之后又全部交到这里。说是库房,其实是一个窑洞,里面很不干净,地上铺着两张草席,牛、羊、猪堆摞在一齐。刘县令问渠管这些肉怎么办渠总管说拉到集上去卖。

  又问:“卖不了怎么办?”

  答曰:“坏了就扔到野地里。”

  刘县令再没有问下去。

  他很生气,又很痛心,但一时又无法去处理这件事。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手下人就如此挥霍民脂民膏,自己身为朝廷命官,一县之主,却又不敢马上果断裁决此事,一时心中十分不悦,愁眉紧锁。但在随从的簇拥下,他忧心忡仲地被轿夫抬上了山。

  他上到山顶,似乎心情好转了一些。他走进广胜上寺,虔诚地拜了佛塔,拜了主佛,来到了地藏殿内。殿内新塑的地藏菩萨像,金妆粉饰一新。“十殿闰罗”、“小鬼”、“判官”、“黑白无常”等各种阴曹地府人物阴森恐怖。上寺当家僧领着他看了地藏殿内的各种刑罚,什么“挖眼刑”、“磨研刑”、“油炸刑”、“碓捣刑”、“秤钩刑”等等,残酷至极,令人毛骨悚然。寺僧长老对他说,这是广胜寺新塑的神像,也是佛教度化众生的功课。老僧说:“人生在世,千万不能做坏事,做了坏事,难逃地狱的惩罚……您看”

  老僧指着汴成王前边的油锅刑说,“这位汴成王是十殿闫君中分管处置在阳间宰杀耕牛、宰杀牲畜的执行官。谁如果在生前随便宰杀耕牛,牲畜,谁死后到地狱就要受到油锅之刑,用油炸干他的尸体,叫他来世连畜牲也不能转生……”

  到了宋帝王前,老僧说:“这个王专管做官为宦的。如果那一位当官的生前做官不为民作主,或者属贪官污史,或者挥霍民财、坑害乡民,死后就要受秤钩刑。就是用秤钩勾住他脊梁骨,称一称到底有多重。在称脊梁杆之前,先把脊骨旁的肉全部剔掉,只称骨架分量然后根据骨架轻重定处。如此骨胳连起码做人的重量都难达到,就将这些骨头捣碎成齑粉,然后撤入奈何河中喂鱼,叫他也做不得人……”

  刘县令听罢,倒吸了一口凉气,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本来就是一个穷苦人家出身,对乡民祭水神如此耗巨资本身就很心痛,但去年到本县后遇上此事又未能果断处置,倒引起了今年庙会又旧事重演,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势。今天广胜寺僧迦又说,做官为宦者如不能体恤民苦,甚至见挥霍民财者,听之任之,任其所为,乃至贪脏枉法,死后定会被阴曹地府折磨一番,最终再无法转生成人类┉想到此,刘县令猛地想起了什么。他深深地向老僧鞠了个躬,匆匆告辞,打道回城。

  他想,我乃朝廷命官,赵城一县之父母,辖民祭社,如此挥霍奢侈,吾却无能为力,吾为何官?吾有何德?那天晚上,刘县令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更声响过五更,他才有了点困意。就在这时,他听到有人一脚将门瑞开,凶狠地踏上床来,双手紧掐着他的脖颈,往死里掐。旁边还站着一个人,嘴里还不住地问:

  “你是刘四端嘛?”

  “唔一一唔。”他的脖子被卡着,只能发出此声音。

  “你的辖民,每年祭社耗费数千银两,你可知晓?”

  “下官略知。

  “那你为何不闻不闻?”

  “下官┉,”他吱唔着,他款款睁开了眼是广胜寺地藏殿内的小鬼紧掐着他的脖子,旁边站着的问话者是地藏殿的牛头。

  牛头说:“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可虐,上仓难欺。如若在汝任职期间,你不体恤赵城民情,仍然放任挥霍,姑息奢侈,日后来我阴曹地府,闫王老子决不轻饶!”

  他出了一身冷汗,“下官就问,下官就问。”

  原来,心有所思,夜有所梦。刘四端突然从梦中惊醒。

  他定了定神,断然坐了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

  “四端如若不将赵城奸民奢侈挥霍歪风扼住,誓不为人!”

  从此,刘县令便深入到各村各户,逐村测得浇地地亩,摊派银两数目等,掌握了本县的雷泉水受益的人户和村庄。按照人户地亩定摊派。尤其是每年祭祀水神的费用数目,他都要逐村制定,从不马虎。按照地亩多少定摊派,费用能减则减,能少则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农民的负担减少到最低位置。甚至他把各村掌管水渠的沟头、渠长人数定死,任何村不得擅自增加。为了推行他的这一政令,刘四端亲自写碑勒石,令告全县。碑文逐村规定,条款十分详尽。所以,这一政令就用了九块碑才颁布完毕。据传,此碑令下达之后,赵城万民齐欢,村村称快。受益者减轻了负担,祭祀霍泉的赛社活动也减少了繁琐的程序和费用。之后,这个政令,形成了赵城历代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直延用了几百年。到了清代末期仍然执行着这一碑规。

  这就是明代县令刘四端忧游地藏殿的传说。

  现在,刘县令亲手写的这九块碑仍然镶嵌在水神庙围廊的东山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