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用讲童话故事的方法导入帝王故事,让同学们了解古代帝王的事情, 这样学习是不是更好呢?我们曾无数次走进美丽的童话世间, 那里充满了幻想和神奇, 同学们喜欢看吗?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同学们整理的帝王故事,希望对你们学习有帮助。
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在征服了鞑靼人之后,又以大屠杀来消灭国内的反对派。由于他的残忍,人们开始把他称为“伊凡雷帝”,这个称呼在俄语中可以解释为“威严的伊凡”,但在法语中却被解释为“可怕的伊凡”。
伊凡四世一心想着的,就是怎样显示他这个沙皇的无比。他已经不满足于惩罚一些个人,他还要惩罚整个城市。那时最让他感到震怒的两个城市,就是诺夫格罗德和普斯科夫。
诺夫格罗德是俄罗斯边疆上重要的商业都市,直到1478年才被伊凡四世的祖父伊凡三世所征服。但是它的居民们,仍然留恋着过去可以随意同立陶宛人、瑞典人进行贸易的独立时代。伊凡四世发现这个地区的人心不稳定,最初采取了一种人质抵押的措施,就是把当地的150户居民强行迁往莫斯科,如果诺夫格罗德城中发生了什么问题,那么在莫斯科的这150户居民就要受到惩罚。因为被迁往莫斯科的居民与留在当地的居民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亲属关系,诺夫格罗德的居民不希望他们在莫斯科的亲人吃苦头,只得规规矩矩地服从伊凡的统治。可是,被迁往莫斯科的居民受到的待遇如同流放的犯人,生活十分困难。而留在当地的居民也都人心惶惶,不知道还有什么恶运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大家心里对伊凡四世的横行霸道更加不满。
这时,一个名叫彼得的流窜犯,在诺夫格罗德犯罪被捕,经过审判,被关进了监狱。彼得因此对这个城市的居民充满了仇恨,暗暗发誓一定要报复他们。1569年秋天,他服刑期满被放出了监狱。当他发现伊凡四世与这个城市居民的尖锐矛盾时,一个罪恶的阴谋在他的心中形成了。他假托诺夫格罗德大主教和当地一些行政官员的名义,写了一封给波兰国王奥古斯特的信,信中说,诺夫格罗德的全体居民对俄国沙皇的暴政已忍无可忍,准备脱离俄罗斯去投奔波兰。他把这封信藏在诺夫格罗德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圣母像后面,然后,跑到莫斯科去向伊凡四世揭发这个由他一手伪造的“叛变计划”。
伊凡四世极为重视彼得的揭发,马上下命令让人到彼得指定的地点去寻找这封信。信是彼得亲手放的,当然是一下子就找到了。诺夫格罗德大主教和其它行政官员的签名立刻被认定是真迹——因为沙皇希望这封信是真的,鉴定人员当然不想惹得沙皇不愉快。伊凡四世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一回,他总算找到惩罚诺夫格罗德城的借口了!
1569年12月,伊凡四世统领着禁卫军和1500名特种常备军弓箭手,离开莫斯科,前往诺夫格罗德,去进行惩罚性的远征。40岁的沙皇心花怒放,好像他是去寻欢作乐一番,并且把他15岁的皇子伊万也带着一起出征。这个伊万同伊凡四世一样,是在残酷的环境中长大的,从小就看惯了血淋淋的政治斗争,所以和他的父亲有同样的爱好,热衷于以别人的痛苦作为自己的享乐,把审讯政治对手看得如同打猎,残害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时,也不会产生一点怜悯之情。虽然从年纪上看,他还只是个少年,但他早已失去了少年的纯洁和天真,他的心已经变得十分冷酷。他甚至认为,有人生来就是受害者,另外一些人则生来就是杀人者,这完全是上帝的安排,是命中注定的。
在去诺夫格罗德的途中,这班武装的匪徒对经过的每一个城市都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克林、麦德诺耶、托尔热克、维琴克、瓦尔代等城市都遭到了无情的蹂躏,尽管这里的居民们并没有打算背叛俄罗斯、投靠波兰。他们甚至杀害每一个途中遇到的农民,借口是要防止沙皇的远征“泄密”。沙皇的“征讨大军”离开之后,到处是烧杀后的断墙残壁,死尸遍地,树枝上挂满了吊死的人和被开膛破肚的牲畜。
1570年:月2日,沙皇远征大军的先头部队来到了诺夫格罗德城下。这是一座人烟稠密、美丽富饶的城市。然而伊凡四世不是来游览观光的,而是来进行屠杀的。士兵们按照沙皇的命令,先在城市周围筑起栅栏,防止有人逃跑;又把教堂的大门全都上了锁,任何人不得躲进教堂避难;修道院的门也被封闭了,所有的修士都撤走了。贵族和商人都奉命待在家中,全体官吏和教会普通成员则成了第一批被捕者。许多教士被围圈在一个地方,每个人必须交纳20卢布的赎金,无力交纳的人每天要受鞭打。原先生气勃勃的城市立刻就变得死气沉沉。居民们到这时还不知道他们究竟犯了什么过错,都在忧心仲忡地等待着沙皇的大驾光临。
1月6日,伊凡四世率领的大军在距离诺大格罗德城两俄里的地方驻扎下来。第二天,他令把没有交纳赎金的教士全部处死。士兵们残忍地用棍棒把他们全都打死了,然后运回各自原先所在修道院埋葬。1月8日,伊凡四世、皇子伊万和随从们进入了这座一片死寂的城市。诺夫格罗德大主教带着十字架和圣像出城迎接沙皇。伊凡四世不但没有按惯例向大主教点头致意,还拒绝接受大主教的祝福。他朝着大主教大声吼道:“大逆不道的教土,我看你手中举着的不是圣灵十字架,而是一把想刺入我的胸膛的利剑剑!我已经知道了你和本城贱民的阴谋,你想把我作为俘虏交给奥古斯特!从此刻起,你己不再是基督信徒的神父,而是残忍的豺狼、猛兽,是俄罗斯的仇敌!”他命令大主教和欢迎的队列返回圣索菲亚大教堂。他本人和皇子也跟随着教士们的队伍进入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在教堂里,伊凡四世好像忘了刚才曾对大主教大发雷霆,此时却耐心地听大主教讲道。并且十分虔诚的跪拜和划十字。大主教身边的教士们怯生生地看着这个喜怒无常的沙皇,心中暗暗地生出了一丝转危为安的希望。
当晚,沙皇应邀去参加大主教专为欢迎他而设的晚宴。宴会上,伊凡四世的将领们和教会成员们一起开怀畅饮,谈笑风生。然而,宴会正在热烈的时候,沙皇突然站起身来,发出一声怒吼。禁卫军们听到号令,立刻冲进宴会厅,抓住大主教,剥去他的圣袍,捆起在场的所有教士和仆人,把他们统统关进监狱。接着,沙皇带领士兵们洗劫了大主教府,又把圣索菲亚大教堂劫掠一空,将教堂中多年来积蓄的珍宝和祭器全部抢走。
第二天,伊凡四世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所谓“伸张正义”的事业,每天都有大约1000名市民,包括贵族、商人和普通老百姓,被带到沙皇和皇子所在的广场上,不加审讯,也无须听取证言,不许辩护,甚至没有判决,就施行严刑惩罚。在沙皇的眼中,只要是诺夫格罗德城的居民就有罪!为了增添人们感情上的痛苦,他故意让士兵们当着妻子的面对丈夫用刑,当着孩子的面对母亲用刑。鞭打、割舌头、削鼻子、撕裂四肢、用火烧烤身体……最后用雪橇拖着这些血肉模糊、四肢不全的受害者的头或脚,飞快地驶往城外的沃尔霍夫河。河面的一个地方在冬天也不会结冰,士兵们便把居民们整家整户地抛进冰凉的河水中,连吃奶的婴儿也不放过!有些人挣扎着浮出水面,马上就被乘着小船在旁边看守的禁卫军用长矛、木棒或斧头打死。尸体最后把沃尔霍夫河的流水都堵住了。
这样疯狂的大屠杀一直进行了整整5个星期,杀死的人已经无法计算。伊凡四世和他的皇子伊万却把这当成一种娱乐!他们认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每个人平日的形象,礼貌、勇敢、骄傲、智慧,在痛苦的折磨下全部解体变形了;受刑的人肢体扭曲、狂喊乱叫,忘掉了全部人的尊严,无论他是有罪的还是无辜的,在这时都不会有什么区别。而每天进行过如此野蛮的屠杀之后,伊凡四世和皇子伊万总是回到教堂中去,虔诚而平静地向上帝祈祷。
只杀诺夫格罗德的居民,伊凡四世还不满足,他让士兵们在城中进行疯狂的抢劫。他好像一定要毁灭这个全国闻名的大都市,以免它将来与莫斯科平起平坐。伊凡四世在街上巡视,鼓励禁卫军包围住宅和商店,破门而入,去争抢布匹、毛皮、餐具和圣像,所有的教堂都被搜掠一空。在沙皇的率领下,“惩罚行动”又发展到城市四周的乡村方圆达250俄里。自从经过这样的一次浩劫,诺夫格罗德再也不能恢复元气,一直是一座人烟稀少的二流城市。
最后,在2月12日黎明时分,伊凡四世命令从每一条街抓来一个幸存者。这些面无血色、衣衫破烂的居民被抓到沙皇面前,都绝望而惊恐,以为只好等死了。可是沙皇却扮出一副满心怜悯的模样,温和地对他们说:“得以保全性命的居民们,你们要感谢上帝的仁爱,愿上帝审判你们的大主教和他的那些可恶的同谋犯,这里流的鲜血要向他们讨还。现在,让哭泣和哀号就此结束吧!安心地回家去吧……”说完之后,他命令让诺夫格罗德大主教身披破衣烂衫,骑在一匹白色的母马上,手里拿着风笛和小鼓,像个丑一样在街道上游街示众,游街结束,大主教的灾难有结束,他还将被押解到莫斯科去受惩罚。
伊凡四世率领着这支满载“战利品”的军队,浩浩荡荡地离开了诺夫格罗德。几乎每个士兵部抢掠到了难以计算的财富。但是伊凡四世还不满足,他并没有回莫斯科,而是下令向另一座“有罪”的城市——普斯科夫进发。
普斯科夫原先也是俄国边境一座独立富饶的商业都市,在1510年被伊凡四世的父亲瓦西里三世所征服。它的居民同样希望能恢复过去的自由贸易。然而,诺夫格罗德的惨剧已经让他们胆战心惊。听说沙皇正在迫近他们的城市,居民们都吓得早早躲进了教堂。半夜里,城中突然响起了一阵阵深沉的钟声,连在城外的沙皇听了,都感到阴森可怕。
第二天,伊凡四世率领大军进入普斯科夫。城里的居民家家户户门前都摆出了桌案,居民们高举着迎接贵客的面包和食盐,跪着敬献给沙皇。他们的代表含着眼泪说:“尊敬的沙皇,我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完全听从你的处置,因为连我们本人也都是属于陛下的啊!”这使伊凡四世十分高兴,于是他走进了城中的圣灵教堂去作感恩大弥撒。走出教堂时,他决定去拜访大名鼎鼎的教土尼古拉修道的地方。
尼古拉是当地一个疯子似的教士,他孤零零地呆在他的修道房间里,却常常预言世界上将要发生的事情。据说他的预言都实现了,所以人们对他非常敬畏,认为他就是圣经上所说的先知。伊凡四世走到他面前时,不觉吃了一惊,这位可敬的尼古拉半裸着身体,露出精瘦的肋骨,满脸是蓬乱的胡须,横眉瞪眼地望着沙皇,神情十分傲慢。沙皇同他打招呼,他却把一块生肉递到沙皇手中,沙皇拒绝了,小心翼翼地解释说:“我是基督徒。在作斋戒时不吃肉。”尼古拉却毫不客气地斥责他说:“你做得更坏!你喝人血、吃人肉,不仅忘了斋戒,而且连上帝都忘掉了!”伊凡四世听得目瞪口呆,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当面对他进行训斥。可是没容沙皇发怒,尼古拉又作出了让沙皇更恐怖的预言,他说:“如果你胆敢动普斯科夫一个孩子的一根头发,就一定会遭到五雷轰顶!”好像要证实尼古拉的预言,晴朗的天空上突然布满了乌云,远处传来了滚滚的雷声。伊凡四世一时不知所措,虽然他曾迫害过不止一位大主教,此时他却没有敢伤害这位普通的教士。朦胧中他似乎有一种预感,好像这位衣衫破烂、出言狂妄的教士传达的正是上帝的意旨。他害怕了,小心翼翼地命令他的军队退出了普斯科夫城,只在城郊稍稍抢了些东西,就率领大军返回莫斯科了。普斯科夫的居民们奇迹般地避免了一场血腥的灾难,他们一齐奔进教堂,在圣像前点燃了林海般的蜡烛,千遍万遍的祝祷上帝,为挽救了全城的勇敢的尼古拉教土祝福!
伊凡四世回到了莫斯科。虽然他这次远征的结果只是屠杀了许多无辜的平民百姓,但还是举行了隆重的庆贺仪式,好像他的大军打败了俄罗斯的敌人。接着,他又开始审讯带回来的俘虏,用尽了各种酷刑折磨他们,承认自己犯罪的人死在刑场上,不承认自己犯罪的人则死在审判台前。莫斯科的街道上布满了死尸,野狗们一天又一天地撕扯吞食死者的烂肉,克里姆林宫前广场上的尘土都染成了血红色。有趣的是,沙皇血腥屠杀活动的几个得力帮凶,最后竟都被牵连进了这起伪造的“叛国投敌”案,同被他们陷害的无辜者们一起上了断头台。
伊凡雷帝的恶名从此更传遍了世界。
1887年,年仅29岁的威廉二世登上了德国霍亨索王朝的帝位,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和首相惮斯麦的紧张关系。俾斯麦有铁血首相之称,他用铁和血结束了德意志的分裂局面,为德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两位意志坚强、独裁成性的人物之间的冲突,也就愈演愈烈了。
1890年3月的一天清晨,威廉二世早早地起了床,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上午,俾斯麦就要送来辞呈报告了。这块最让人伤脑筋的瘤子总算要被割去了。
外交大臣悄悄走进屋,询问是否允许俾斯麦进来。
“不!”威廉二世摆摆手,嘴边掠过一丝微笑,随手翻了翻那份递上来的辞呈报告,又重重地把它合上。
威廉曾是伸斯麦的热烈信仰者,他特别佩服首相的气魄,还把他那句“德意志的未来在于强权和实力”贴在桌前,以示激励。可是上了台后,他总觉得俾斯麦在同他对着干。上回,他命令卫队改换制服,首相不同意,而且大吵了一架。在皇宫舞台,俾斯麦一直用冷眼盯着得意忘形的皇上,让人不舒服。
威廉二世正准备提笔批准,忽然转念一想:我才上台几年,就赶走功臣,别人会……他陷入了沉思。
两天后,辞呈被批准。报纸并未刊登原文,只有威廉恩宠的信,说是从首相身体状况考虑才同意他辞职的。
俾斯麦离开前,对威廉二世父亲的遗孀作礼节性的拜访时,遇到了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望着沉默不语的俾斯麦,不禁询问他今后有何打算。俾斯麦冷漠地摇摇头。威廉又问他的身体怎样,俾斯麦一言不发。
双方都陷入了沉默,好半天,威廉才说:“首相立了很多的功劳,我要
加封你为芬恩堡公爵。”
俾斯麦冷冷他说:“多余了。”
威廉二世又问:“陆军元帅呢?”
俾斯麦反问道:“怪事,皇上把秀的将军任命为新首相,却把秀的首相任命为陆军元帅,不知何故?”
威廉一听,火了,大声质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俾斯麦说:“没什么,只希望皇上能治理好国家。”说完,转身就走了。
威廉气得双手撂成了拳头,他的母亲忙用眼神制止他。威廉大叫一声:
“告诉你,你无事可做了。”
俾斯麦告老还乡时,威廉没作丝毫理睬。
皇宫里的明争暗斗似乎结束了。威廉陶醉在没有对手的快乐中。
1891年春。威廉吃完午饭,顺手拿起了当日的《汉堡新闻》,头版是一条俾斯麦的采访录。威廉很有兴趣地读下去,他越看越不是滋味,文章竟不时透露出一些鲜为人知的秘闻。威廉命令手下凡署名是侯爵俾斯麦的文章都找来。好家伙,不仅国内报纸上有连载,而且英国《每日电讯》上也刊登了。这些文章针对国家政策和要员,指责新首相的内外政策,攻击新内阁大臣,对德英关系妄加预测。威廉看罢,十分恼火,他左手重重地往桌上一拍,咬牙切齿他说:“总有一天,侯爵的结局是进入施潘道监狱。”
站在一旁的陆军将领们面面相觑。
威廉似乎看到得意洋洋的俾斯麦立在眼前,真想给他一刀!可是,理智又劝阻了他。他指着报纸说:“真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啊!”
果然,俾斯麦不甘寂寞,又参加了帝国议员的竞选,在第二轮选举中,竟获胜了。
连着数日,威廉先天萎缩的右臂隐隐作疼,他怀疑这是由于俾斯麦所导致的心病引起的。晚上,他趴在床上连夜给议会写了封信。
俾斯麦竟没参加议员的最后选举。这时,他快过70岁生日了,回到家中,等待皇宫为他送来的生日礼物:威廉二世巨幅画像。一切让人哭笑不得。
又是一年过去了。俾斯麦住所四周到处都是密探。
威廉二世得知俾斯麦将去维也纳参加儿子婚礼,就亲自写信给奥匈帝国皇帝,要求对方不要接见“不顺从的臣民”,还指示维也纳使馆人员不准参加婚礼。
俾斯麦大为不满,在沿途各地发表抨击政府的演讲。
正当威廉二世头痛时,俾斯麦得了大病。他决定采取以守为攻的方案。俾斯麦收到了皇上慰问电和提供休养的皇宫,他拒绝了,为此他的儿子被迫离开了外交部。
威廉决定在自己生日之际请俾斯麦来参加。
这次生日活动的热闹是历年来少见的。俾斯麦一下火车,就感到更压抑了,他阴沉着脸跟在来迎接的亲王后面。
皇宫门前挤满了欢迎的人群,骑马的仪仗队和军乐手。威廉二世身着盛装,面带微笑地恭候在门口。他见到俾斯麦后,伸开双臂,大踏步迎上去,和极不情愿的老首相拥抱在一起。
国歌骤然响起。俾斯麦突然想到了老皇帝的和善和自己的忠诚,可如今……他的双目中涌出了两颗泪水。
威廉二世也大为感动,他猜想俾斯麦一定是在忏悔,不禁拉住了他的手。俾斯麦一把甩开了。
威廉二世一愣,立即明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一股敌意油然而生。
双方在前后大臣的相拥下,进入了宫殿。
宴会开始了。皇宫外的群众高唱着爱国歌曲,到处都是一片欢乐。威廉二世端起酒杯走到低头沉思的俾斯麦面前说:“我代表德国向首相敬第一杯!”
俾斯麦瞟了一眼,用嘴抿了抿酒杯。
威廉又说第二杯是敬首相为新政府所做的贡献。
俾斯麦放下了杯子。
威廉扭过身,大步迈向自己的座位,边走边说:“这样的盛日不该讲些不愉快的事,但是事与愿违!告诉诸位,国王的意志就是法律,我从未读过报纸,对上面的东西不感兴趣,并不因为你抨击了政府,就了不起了。真正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决不是几篇文章!”
大臣们听了,连大气都不敢出。
俾斯麦脸上的肌肉有些抽动,他猛地站起来,怒视了一眼,又重重地坐回位子。
威廉不动声色他说:“不是讲您,首相!您为德国真是呕心沥血。来人哪,把礼物献上来。”
一盒精美的礼品摆在了俾斯麦面前。他却推开了。
威廉又为伸斯麦安排了一首献给他的曲子。
俾斯麦一言不发,似乎沉浸在乐曲中。这时,威廉问:“首相,怎样?”
俾斯麦难堪地咧了咧嘴。
紧接着,威廉向他聊起了自己童年的趣事,气氛显得越来越融洽,其实,这一切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宴会在这样的盛况中结束了。俾斯麦在车站受到了柏林群众的热情送别,他回去后,依旧在报上透露政府秘闻。
俾斯麦过80岁大寿前夕,威廉为了证实自己的仁义,决定亲自去祝寿,并且带去了一列骑兵中队。他准备实施最后方案。
俾斯麦的庄园从未来过这么多人,到处都沸腾起来,百姓大街小巷里传颂两人的友谊。
祝寿开始了,威廉招招手,骑兵中队排着整齐的队列,挥舞着佩刀在庄园广场前走来走去,真是壮观极了。俾斯麦全家站在台阶上感到非常荣耀。
突然,人群中有人大喊:“有刺客!”
人群大乱。过了一会儿,侍从押来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这个壮实的年轻人愤怒地盯着威廉。侍卫把他按着跪在地上。
威廉捡起刺客的枪,指点着刺客的头,训斥道:“谁让你来的!”
刺客瞟瞟俾斯麦,然后把头一昂。威廉朝俾斯麦诡秘地笑笑,突然眼一瞪,大叫道:“下了首相的枪!”
侍从搜遍首相全身,却一无所获。威廉倒背双手走到俾斯麦跟前,说:
“我知道你不满。这是你干的!”
俾斯麦冷静他说:“皇上真会演戏!”
人群中一片安静。
威廉围着他转了几圈,猛地用枪顶住了俾斯麦的太阳穴,微笑着说:“我现在不杀你,只警告你这样下去不好!”然后,他拍拍俾斯麦的肩膀:“寿星可要保重身体!”
人群里一片骚动,大伙纷纷责备俾斯麦的不对。
祝寿结束后,俾斯麦并没因此停下笔,继续对德国进行抨击。
1898年底,俾斯麦去世,威廉立即建议在柏林举行国葬,但死者遗书注明了不愿离开故乡。于是,威廉二世亲临庄园,留下一行字:德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俾斯麦。
令人发笑的却是俾斯麦碑文上没有出现威廉二世授与他的头衔和称号,只有“冯·俾斯麦侯爵——威廉一世皇帝忠实的德国仆人”这样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