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心态决定命运,想要获得成功就要有积极进取的心态。看完一些成功的励志故事,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学到不少,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成功励志短篇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许多年前,我喜欢听一些“小众歌手”的歌,譬如许巍、陈绮贞、李健。这些名字,如今是年轻人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了。但是很多年前,他们默默无闻,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人物。
歌坛也好,演艺界也好,所有的明星都好,如何才能红?这似乎是有定论的。你要么长得很好看,要么很会做宣传,要么愿意付出潜规则的代价,要么唱得好或者演得好。
真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看许巍、陈绮贞、李健,他们长得好看吗?都不见得,虽然各有特色,但在演艺圈里实在算不上什么。他们很会做宣传吗?大家都知道,这几个人都是独立出唱片的,几乎没有什么商业性的炒作。那么,他们是否唱得特别好呢?不可否认,这几个人的唱功都是可圈可点的,但依然算不上是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巍、陈绮贞、李健,为什么红了呢?
秘密并不在身外,而是在于内心的强大。从某种意义来说,一个内心强大的流浪者,生活可能比富豪更加好。他更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加懂得坚持自我的重要性。我见过许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人,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却总是被市场或者别人的言论左右。一个唱歌唱得好的人,可能被听众的一番评论,就彻底迷失了方向。一个文章写得好的人,可能被读者的一次谩骂,从此放弃了自己的坚持。
许巍、陈绮贞、李健这些人呢?你可以去听他们的音乐,几乎是同一类型,唱法类似,歌词风格类似,甚至连调子都是类似的。从第一次听你就会知道,这是小众的,但他们只有一个态度去面对,那就是坚持。他们形成了一个自我的世界,每年都会吸引一些人来听,虽然不多,却总是在增加。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到最后,竟然成了一个惊人的、庞大的阵容。
走红,从来不是这些人的目标,他们内心的强大,使他们走到这一步。其实,人真的不需要学太多的东西,只要精通一些,懂一些,明白一些,然后坚持下去就够了。
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内心的安宁与坚定。
黛丽斯是美国一家杂技团的演员,她的拿手绝活是表演空中飞人,当她在空中飞舞着的时候,就像一只小燕子,小巧玲珑。每当黛丽斯做出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时,观众席里就会发出一阵赞叹和惊讶之声。
可是有一次,她在一个大型演出场所演出时,却出了一点意外。
黛丽斯在高空中荡来荡去,观众的眼球随着她转来转去。这时,黛丽斯想要做一个新创的高难度动作,从这一边飞到另一边,中间大约有五米的距离。在这段距离内,做一个1080度的大翻转,这是黛丽斯的首创,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人尝试过做这么高难度的动作,最多也就是720度的翻转。因为时间非常短,翻转的速度要很快,所以难度特别大。
这时,场外解说播放了这个动作的难度说明,观众全被吸引住了,都迫切希望快一点看到黛丽斯精彩的表演。
黛丽斯要做这一动作了,观众都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盯着她。只见她从一边搭档的手中飞出,迅速翻转,360度,720度,1080度,黛丽斯成功地翻转了三圈。可是因为时间超了一些,当她翻转完三圈时,已经超出了另一边搭档的双手能力所及的范围,黛丽斯从高空中掉了下去,摔在了安上。观众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有遗憾声,有失望声。
奇怪的是,黛丽斯站起来,并没有感到尴尬,而是缓缓地微笑着向观众行了个礼表示道歉。紧接着,她又矫健地登上了高台,是的,她要再试一次。观众又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等着,等着黛丽斯带给他们惊喜。
这一次,黛丽斯没有让他们失望。她的时间和高度掌握得恰到好处,搭档牢牢地抓住了她的双手,顺利地进行了下面的表演。观众又是长出了一口气,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虽然黛丽斯失败了一次,但这一次成功了。演出结束后,有记者找到黛丽斯问她从高空中掉下来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按常理,黛丽斯应该感到难堪不已,没想到她却非常平静地说:“其实,我是故意摔下来的。”
“什么,故意摔下来?这让我很是不解。当着上万观众,故意摔下来,这不是在摔自己的牌子吗?这也是在摔马戏团的牌子啊!”记者一头雾水。
黛丽斯看出了记者的困惑,微笑着对他说:“这是我和我们团长事先商量好的,因为这是一个新的动作,观众从来没有见过的动作。如果我顺利地完成这一动作,即使观众会觉得很精彩,但也不会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决定,第一次故意失败,就等于给了失败一次大大的特写镜头。这样,观众才会知道这个动作的难度,也才能用心去看,用心去理解和感悟,才能有更深的印象。”
是啊,给失败一个特写镜头,把失败放大了,定格了,看清楚,想仔细,然后才能有刻骨铭心的经验和教训。那么,当成功一旦来临时,我们才能加倍地去珍惜。
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工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麻烦了,而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陈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陈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并很快赢得了口碑。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