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羊洼村今天像过年一样热闹,来了很多人,因为羊洼村小学贫困生与市女企业家“一对一”资助仪式要在这里举行。
首批受资助的十名学生为好心的阿姨们表演了节目——歌伴舞《感恩的心》。领舞的姑娘叫黄小秋,她是个腼腆的四年级学生,平时都不敢大声说话,更别说当众跳舞了。可今天,她还是鼓起勇气上台了,她想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台下这些可敬的观众们的谢意。小演员们正跳得起劲,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哧”一声,黄小秋的裤子一下子叉到膝盖处,半条腿露了出来。黄小秋猛地蹲下抱住膝不动了,窘得满脸通红,把脸埋在臂弯里,不敢抬头。这时,台下一位阿姨带头鼓起了掌,大伙儿也跟着鼓起来。
结对见面时,乡教委主任引着黄小秋去见一位阿姨。黄小秋一看,正是刚才自己出窘时带头鼓掌的那位阿姨。乡教委主任向这位阿姨介绍说:“这就是黄小秋,村里最穷的一家,她娘常年有病卧床,但她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小秋,过来见见陈阿姨。”
陈阿姨上前握住了黄小秋瘦小的手,把她揽过来细细打量,扭头对教委主任说:“看来我没看走眼,我一眼就看出这孩子有出息!”回过头来,陈阿姨对黄小秋说:“孩子,你一定争口气!把成绩保持住,年年争第一。将来考上了大学,我还要继续资助你!”
几句话把黄小秋说得眼泪汪汪的。她表示,会经常给阿姨写信汇报成绩,保证不会辜负阿姨的期望。
结对资助仪式的最后,全体人员在一起合影留念,陈阿姨还单独跟黄小秋合照了一张。
按照资助协议,九年义务教育期间,陈阿姨每学期资助给黄小秋500元,帮助她完成学业,减轻家庭负担。临上车时,陈阿姨偷偷又塞了200块钱给黄小秋,说:“这是给你自己补身子的,你看你瘦的!”
几天后,班主任去乡里开会,将黄小秋和陈阿姨的合影带了回来。在照片的背后,黄小秋写下了这么一行字:一定年年考第一!为陈阿姨争气!为自己争气!
二
打那以后,黄小秋学习更刻苦了。她不仅年年第一,而且次次第一,科科第一,大考小考一网打尽。
这年暑假里的一天,陈阿姨外出旅游路过羊洼村,专程来看了黄小秋一次,给她买了一大堆书和复习资料。黄小秋感动得流泪了。村里10个受资助的学生,只有她一个被资助者专程上门探望!拉着陈阿姨的手走在村里的街上时,黄小秋悄悄昂起了平时总不愿抬起的头……
第二年的期末,黄小秋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乡中学。她特地拿着奖状到照相馆照了张相,连同信一起寄给了陈阿姨。
陈阿姨很高兴,又额外寄了200块钱给她,并在信中鼓励她一定不要骄傲,不要松劲,要她“稳扎稳打,一天一个台阶”。
上了初中,课程深了,加上是尖子班,全乡的头几名都在一个班上,竞争非常激烈。黄小秋明显感到学习吃力了。尽管她睡得更晚、起得更早,学习更刻苦了,可期末考试,黄小秋考了个第二。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她哭了。这是自上学以来,第一次与第一名失之交臂。第一名,却是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同村同学刘芳!当天晚上,黄小秋失眠了,一次次流着泪,对照片上的陈阿姨“道歉”:陈阿姨,我辜负了您的一片心,我对不起您啊……
黄小秋一边检讨,一边又劝自己镇定,一定要争口气,争取下次赶上来。她给自己立下了规矩:每天晚上11点前不许睡觉,早上5点之后不准沾床。整个假期里,黄小秋一天都没歇着,除了干活儿就是学习。开学时,同学们几乎认不出来她了,人更黑更瘦,一双眼窝也更深了。
三
第二年开学没多久,娘的病没撑住,一撒手走了。经人撮合,爹跟邻村一个寡妇又组了家。寡妇带来了两个孩子,一下子多了两张吃饭的嘴,黄小秋家的日子过得更加惨淡。
丧母加上后妈一家子,黄小秋变得更加沉默。尽管学习劲头一直没减,成绩却还是渐渐地往下掉。期末考试,黄小秋只考了第五名。从来没有这么落后过的黄小秋,一下子慌了阵脚,对她来说,失去第一就意味着失败。至少,是失败的开端。
信还是寄出去了。没几天,陈阿姨的回信和汇款就到了,信中照例又鼓励她要考第一,继续保持云云。这一次,黄小秋没把寄来的钱交给爹,而是偷偷攒了起来。从此,她的学习劲头一落千丈,成绩再没提上来过,“一天一个台阶”,不是往上,而是往下了。
转眼到了中考。考试结果一出来,黄小秋竟然连县重点高中都没考上。接到消息时,爹吃惊得跌坐在椅子上,愣愣地望着一脸漠然的黄小秋,半天回不过神来。
黄小秋没有去普通高中报到,而是揣上攒下的钱出门打工去了。
临行前,黄小秋找到刘芳,两个人说话说到半夜,也哭到半夜。此时的刘芳,已经是一名县一中尖子班的学生了。直到这个晚上,黄小秋才知道,资助刘芳的阿姨(连姓都忘了)自第一次见面后,竟然再没有与她联系过,只是每年定时将资助款汇过来。
惊愕之余,黄小秋陷入了迷茫之中。从茫然中回到现实,她对刘芳说:“我走后,你一定要每学期帮我转寄一封信给陈阿姨。如果不是怕地址不对,我在外面就直接寄给她了。陈阿姨是我的恩人,我答应每学期都给她写信汇报学习情况的,我不能让她失望!”刘芳含泪答应了。
以后几年里,黄小秋再没回过一次家。在她心里,家早已消失了。
在沿海的某个城市,三年间,每到一个学期结束的时间,黄小秋都要写封信,信中说自己又考了第一……陈阿姨也还在继续资助“黄小秋”。每次,这笔钱都由刘芳转交给黄父,充做家里还款中的一部分。
高考那年,考试时间刚过,黄小秋又写了封信转给陈阿姨,说自己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名校,感谢她多年来对自己的帮助,还说现在有助学贷款了,学校也有高助学金,上大学不成问题,要她以后不用寄钱了。
帮助转信的刘芳,以县高考状元的成绩考上了这所大学。而那年,黄小秋还在南方一家私企打工。
刘芳上大学的第二年,一个偶然机会,黄小秋认识了一位年过半百的地产商人。恰逢地产商新丧偶不久,一来二去,两人便熟了,再到后来,黄小秋嫁作了商人妇。婚后,黄小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汇足一笔款子,给那个她熟得不能再熟的家乡省城地址。
一个秋天的下午,羊洼村小学新学年又开学了。开学典礼上,一场“一对一”的结对助学仪式也同时展开。见面会上,一位衣着华丽的少妇,望着眼前怯生生地对自己赔着小心的小女孩儿,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在台上跳舞出窘的自己。她蹲下身子,握着女孩儿瘦弱的小手,忍住眼中的泪,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你是自由的,不要向我作这样的保证,也不要你每学期给我写信,你没有这个义务。帮助你,我是自愿的、无偿的。孩子,你要记住:第一,永远只有一个,而人生的目标,却有很多……”
少妇说完,一行热泪滚落脸颊,打在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