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能巧妙讲一些适合幼儿园的故事,不仅可使孩子在良好的心理基础、融洽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还能让孩子更高效地思考,下面是无忧考网给大家整理的适合幼儿园的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有个勘探小组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食物和饮水都已用尽,只好用野果野草类充饥。大家疲惫而迷惘地寻找着出路,绝望一步一步逼近大家。
祸不单行,勘探小组组长、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一病不起,无法救治。弥留之际,老教授用颤抖的手从地上摸出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用尽气力断断续续地说:"这块'矿石'很有价值……此地……你们一定要……走出……""去"没说完就闭上了眼睛。众人百感交集,都明白老教授临终这句话意味著"此地蕴含着丰富的矿藏",因为老教授一生从不轻易下结论。大家含泪掩埋了老教授,既悲痛万分,又欣喜无比,因为对任何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来说,没有比发现丰富的矿藏更令人高兴的了。
历经艰难,大家终于走出了原始森林。然而,经过化验,老教授指出的"矿石"不过是一块极其普通的石头罢了。大家恍然大悟:老教授哪里是让大家无论如何把"矿石"送出去,分明是让大家向往一个目标……坚持就是胜利!正是由于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大家才坚持一个信念:爬也要爬出森林,不仅仅为了活命,也为了实现老教授的遗愿!
在人生旅途上,有平坦的大道,也有未开垦的原始森林,更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甚至迷路。在这种时候,就特别需要学会向往。殊不知,向往就是目标,就是勇气,就是信心和力量!有了向往,就会用饱满的热情、积极的行动和冲天的干劲来争取达到这个既定的目标,登上理想的彼岸。否则,没有向往,就会精神颓废丧失斗志,甚至陷入绝望的泥淖。
曾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不太会游泳的人不慎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他大声呼救,多么想抓住一件漂浮物,可是,向下游挣扎了几百米,连一根稻草也没有。他绝望了,身子沉浮不定。
危在旦夕之际,他忽然想起不远处岸边有一棵枝丫伸向河边的枯树。他当初还问过别人,为什么不将岸边的枯树砍掉。想到此,他屏住呼吸,拼命地向岸边游去。当他使出最后的力气,抓住枯枝时,枯枝却"喀嚓"一下断了。千钧一发之际。来营救他的人及时赶到了……
这就是向往的力量,学会向往,就能够使人获得新生!
约翰·图尔从十几岁起就开始写一部小说,参军后他仍然不停地写写改改,直到退伍前才最终完稿,时间已经是20世纪60年代了。虽然约翰联系了很多出版商,却没人愿意出版这部小说。他们的回信礼貌而冷漠,“写得很好,但读者不会喜欢这样的故事。”“谢谢,很抱歉,我们爱莫能助……”
在当时,约翰的小说确实比较超前。故事发生在新奥尔良,主人公是一个穿越时空,从中世纪来到现代社会的人。读了他的小说,朋友们都说故事太虚幻了,难怪没人愿意出版。但约翰的妈妈图尔太太却不同意,她坚信儿子的才华,“这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她总是这样说。
母亲帮约翰把小说稿寄给一家又一家出版社。然而8年过去了,书稿仍旧无人问津,约翰决定放弃努力。他母亲却没有放弃,她继续替儿子寄着书稿。一个偶然的机会,图尔太太听说路易斯安那大学成立了一个校内出版社,或许他们愿意出一本关于新奥尔良的书?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图尔太太把书稿寄给了大学出版社。结果,他们同意出版!
编辑给约翰的书取名《笨伯联盟》,第一版只印了不到1000本。出版社的期望是“只要不赔钱就好”。然而《笨伯联盟》一问世,立刻被抢购一空。加印到4000册的时候,它已经跻身十多个图书畅销榜,被好几家媒体评为当年读物。曾经拒绝过约翰的出版商,现在都主动找到图尔太太,纷纷出高价竞购《笨伯联盟》简装版的出版权。
紧接着《笨伯联盟》获得了1981年普利策小说奖———小说界最的奖项之一。约翰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图尔太太替儿子奔波了这么多年,现在还要替儿子办最后一件事:参加普利策颁奖典礼。因为约翰受不了一次次被拒绝的打击,在1969年,也就是他32岁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约翰在遗书中说自己是一个没有才华的失败者,是个被世界遗弃的人。但约翰忘了还有最后一个人不曾放弃——他的母亲。
故事背景:约翰·肯尼迪·图尔(1937年12月17日-1969年3月28日)是美国小说家,代表作《笨伯联盟》。*后被掩埋在新奥尔良的绿树林公墓。1980年,在图尔母亲的努力下,《笨伯联盟》终于得以出版,并于一年后,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现在《笨伯联盟》已经被翻译成18种语言,发行量超过1500万本。由于《笨伯联盟》的巨大成功,出版商于1989年又印刷出版了图尔16岁时的作品《霓虹圣经》,也得到读者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