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王玉家兄弟姐妹众多,大姐、大哥在父母的包办下娶的娶、嫁的嫁了,王玉是老三,那年24岁,下一个谈婚论嫁的自然是她了。此时的王玉还有三个妹妹,家里孩子多,一直过得紧紧巴巴。
王玉勤快、贤惠,当时在一个国企当工人,人漂亮,工作又出色,追她的男孩倒也有几个,可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她喜欢的父母不喜欢,她不喜欢的父母又喜欢,父亲一催二逼地唠叨说:“24岁还不嫁人,在旧社会这岁数早就是两三个孩子的妈啰!”
父母左托右跑为王玉寻找乘龙快婿,终于在媒人介绍下,认识了刘文。刘文牛高马大身体好,农村出身苗子好,又是党员,父母一见就喜欢上了,可玉玉对他却没有一点好感。初次见面,王玉觉得刘文有点自私和小心眼,怎奈父母一言九鼎,为了这个家,王玉和刘文拜堂成亲了。
结婚不久,性格上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王玉能歌善舞,聪明伶俐,刘文无酒不欢,家务不沾,更不懂疼爱妻子,日子便参杂了许多吵吵嚷嚷。王玉有孕在身,身体反应很大,刘文照旧无动于衷,王玉只好认命,到父母那儿诉说委屈自然也是讨不到便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还能怎样?
有了第一个女儿,刘文把农村的母亲接到城里帮忙带小孩,家庭的矛盾也就一下升级了,小摩擦不断:孩子喂牛奶,刘文妈总是先用嘴吸一口试温度;孩子吃饭他妈也总是每一汤匙都用舌头在上面舔一下;孩子吃的菜也总是用嘴嚼烂后喂给孩子……王玉看不惯,给婆婆讲了许多次不听,矛盾激化,开始吵架。
刘文说,他妈就是这样把他们六个兄弟姐妹带大的。时间长了,王玉不同他们争也不同他们吵了,冷战就这样拉开序幕。
第三年王玉又生下了一个女孩,仿佛天就此塌下来了,刘文和他妈一天到晚骂:“我刘家没做亏心事,为啥子尽生女的不生儿子?”一气之下,婆婆就带着大孙女回农村老家去了。一切家务事王玉一个人包干了。女儿再哭再啼,哪怕是生病,刘文也不管,他认为丫头就是赔钱货。
日月如梭,岁月如流,王玉对两个女儿精心培养,此时大女儿已结婚生小孩,二女儿也即将上大学。有时王玉星期六把孙子接过来带一下,刘文就骂:“你接回来作甚!外孙可是跟别人的姓!”后来二女儿结婚,王玉干脆帮二女儿带小孩去了,刘文又骂:“妈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有啥好带的!老子老了,你都没伺候老子,婆娘伺候男人天经地义,管她们做啥子!”
王玉和刘文吵吵闹闹了50年,不管是外孙、女婿、女儿,刘文都骂。认为没有人敢惹他。久而久之,大家都开始疏远他,躲避他,怕他生气于是不惹他,怕他乱骂于是不理他。他内心越发感到孤独、寂寞,可能连他自己也觉得大家和他不亲近,每天嘟嘟嘟囔囔地说:“我要当祸害,要大家不安宁。”最后连外孙们都躲他远远的,孩子们回家前都会给妈妈打电话,问爸爸在不在家,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他。
冬去春来,刘文决定去一个私人办的疗养院,孩子们也不强劝,索性让老父亲尝尝离开家离开亲人的滋味,每到周末,女儿们、女婿们都雷打不动地去看他,嘘寒问暖,日子长了,刘文开始盼周末,盼孩子们的到来。而他自己也体会到这里的生活实在不如家里好,疗养院的人也不比家里人亲切,饭菜也不比家里的好吃,刘文逐渐被感化了,真的体会到家才更温暖,家才是港湾,以前他没有珍惜,现在后悔极了。半年后,刘文主动向女儿、老伴提出他要回家,大家欢欢喜喜地接他回来。
一到家,他就内疚地对王玉说:“以前我不顾家,不顾你,生活上不管你,现在我每月交1500元给你,我要和你好好过。”王玉说:“钱多钱少是小事,精神愉快是大事,人要思想开朗,适应社会,不要这里看不惯那里看不惯,要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社会在进步,在向文明发展,你也要文明进步才行,老来时身体好才行。”王玉一番话把刘文说得眼泪直流,说:“我年轻时对你不好,老了还要麻烦你。”王玉说:“谢啥子,老了就要相互搀扶,珍惜明天,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