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到最后一息
“对自己生命做过多的顾虑,那是可耻的行为,要随时准备为革命事业的需要牺牲自己。”这是抗日烈士董宁日记中的一段话。
董宁家住在日本侵略者开办的矿山附近,从小耳闻目睹民田被强占修铁路和人们遭欺凌的凄惨景象。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给了年轻的董宁以强烈的刺激。1937年他高中毕业后,决心不给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政府做事,与三个同学一起,瞒着家里跑到关内,在北平准备投考东北大学,继续读书。这时,正好爆发了卢沟桥事件,他毅然决定放弃升大学的愿望,参加到抗日救亡的行列里来。他随大批流亡学生从北平出来,乘津浦路火车到达济南,不久又转到冀南抗日根据地,这时是1938年春,他刚满20岁。
董宁到冀南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派他去隆尧边区中心县委工作,后来担任该中心县委委员。那时冀南根据地还在创建时期,土匪蜂起,社会秩序极端混乱,人民不得安生。在这种情况下,董宁抱着满腔的热情,在任县、尧山一带领导群众和土匪进行斗争,一股一股地平息土匪;发动群众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家乡;在斗争中从涌现出的骨干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
1938年夏初,平乡县的党组织在敌人疯狂破坏和镇压下,又恢复了活动,这时董宁受党的派遣,随一二九师六八九团到平乡领导这一地区的工作。当时正组建冀南二特委,董宁担任了特委组织部长。此时平乡党组织仍处在地下活动状态,须时刻防备着敌人的破坏和暗害。当时整个冀南地区的情况也都大致如此,就在这种极端复杂的环境中,董宁同特委其他领导同志一起领导了包括平乡县在内的十几个县的工作。
在二特委的领导下,平乡党组织逐渐发展。当时平乡地方的党员多是1935年参加冀南农民*的老同志,他们都是一分钱不得,提着脑袋来工作的。董宁对同志们关怀备至,使大家深受感动和鼓舞,决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革命和抗战中去,努力把工作做好,因此尽管环境险恶,而平乡地方委员会的工作却是蒸蒸日上。
1938年至1939年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者加紧侵略步伐,平乡县斗争形势非常复杂曲折。董宁立场坚定,坚决执行特委和边区党委的指示,在斗争中旗帜鲜明。那时平乡县委在董宁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六八九团的配合下,在整顿县大队,肃清内奸梁济卿、潘继臣等人的工作中;在粉碎国民党第二政府及民军胡河道武装夺取政权等阴谋斗争中,很快取得了胜利。平乡县经过上述斗争稳定了局势,也为反扫荡做好了准备。
1939年初,董宁调任二地委宣传部长,常活动在巨鹿、平乡、任县一带,滏阳河两岸踏遍了他的足迹。这时日本帝国主义者为了加强侵略需要,重修新(河)巨(鹿)公路,斗争局面更趋艰苦。董宁坚守阵地,积极工作。上级党组织指示扩补正规军,他亲自到日本人眼皮底下的新河县具体领导,使新河县又快又好地完成了扩军任务。
1942年初,董宁按照党的决定,赴北方局党校参加整风学习,在学习中担任支部委员和学习组长。他学习的自传中说:“我是没有什么精神防御线的,我把过去感到最深刻的问题写出来,自己是这个态度:我是什么样,就写什么样。”敌人在太行发动“五一扫荡”,正是董宁同志参加整风学习的时候,左权参谋长在大扫荡中牺牲了,使他深感悲痛,他说:“左权参谋长关心同志不顾自己的忘我精神,给我很大触动,使我认识到:每个共产党员,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具备随时为党牺牲的准备和决心,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一年后,学习期满,他返回冀南根据地,经过整风学习,在思想上、作风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二地委书记李忠在董宁参加整风学习期间不幸牺牲了,冀南二分区的情况十分严重,党决定派董宁回二分区,接替李忠同志工作,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分配。1943年4月20日,董宁赴任。29日,他到达南宫县委机关,同志们送他到分区司令部。第二天南宫的敌人出动大批部队合击军分区,就在这次战斗中董宁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前颚,一直穿透脑后,他倒下了。在那一瞬间,他对身边的警卫员说:“我身上的皮包内有党内文件,你赶快把它取下来带走……”警卫员取下了皮包,交给了别的负责同志,等警卫员转来时,他已经不能再说第二句话了。他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董宁同志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那是他刚回到二分区的第二天:1943年的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