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大全

作者:网络 时间:

【导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因素,凝聚力、亲和力。那你知道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儿童有哪些吗?下面是无忧考网给大家分享的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大全小故事_96趣味网 一个致力于资源整合的网站
  

【朱熹间居】

  诗曰:晦翁庄重,敬慎威仪,自少至老,须臾②未离。

  南宋时,有个的大学者朱熹,字仲晦,别号晦翁。他的为人,很端庄稳重,在朝廷里讲话很正直,有一次,在巡视中看见许多饥民外逃,经调查是州官盘剥百姓太厉害了。他六次写奏章向皇帝报告。可是,前几次奏章都被小人给扣下了。皇帝看后,便免去了州官的职务,叫朱熹去代替州官。朱熹上奏说:“这个人不光上面有人,下面的人更多,只好辞职回乡。”

  他在平日家居的时候,每天天色还没有亮,就起来了,穿好衣裳相连的制服,戴了幞头,着了方头鞋子,到家庙里和先圣神位前去跪拜,行了礼以后,退回到书房里,几案必定摆得很正,一切书籍器用,必定很整整齐齐的,有时候疲倦了休息,就闭着眼睛端端正正地坐着,休息完了起来,就整齐了脚步慢慢地走,他的威仪和容貌举止的法则,从少年时一直到老始终没有放弃。

  【注释】①朱熹(xī):朱夫子。②臾:yú,须臾,一会儿。

  

【包拯贡砚】

  诗曰:宋有包拯,出知端州,制贡足数,一砚不留。

  北宋有一个的清官叫包拯,字希仁,天圣年间进士,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龙图阁大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他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做知州时,此地向来出产一种做砚台用的名贵石头。从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都借着进贡皇上的名目,总要多取几十倍,拿去送给朝里面有势力的人。而包拯叫砚工只要做到进贡的砚数够了。等到他离任的时候,也不曾拿一块砚石回去。

  他做开封知府时,为官公正,执法严明。他处处以身作则,从不为自己谋私利。有一次,他的舅舅犯了罪,他照样依法论处。此后他的亲戚朋友再没有人敢依仗他的权势为非作歹了。当时的百姓都非常尊敬、爱戴他,称他为“包青天”。

  他平生没有私下的积蓄,曾经警诫子孙们说:“我的后代做官的,有犯了贪赃的人,这个人就不准回到自己家里来;死的时候,也不准葬在祖坟里,倘若不照着我的志向做,就不是我的子孙了。”嘉佑六年(公元1016年)他任枢密副使,转年去世,谥号“孝肃”。

  【注释】①砚:yàn,砚台,写毛笔字研墨用的文具。

  

【缺妻敬馌】

  诗曰:晋郄②缺妻,馌夫冀野,相敬如宾,德之聚也。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郄缺,夫妻两个人互相敬重,好像宾客一样。有一天,郄缺在冀邑的郊野里耕田,他的妻子送饭到田头,双手捧了饭菜递给丈夫,非常地恭敬。郄缺也和颜悦色地接受了。刚巧这个时候,晋国大夫臼季路过这个地方,看见了这样情形,回去就对晋文公说:“恭敬就是德性凝聚的表现,一个人能够恭敬,就必定有道德,有了道德,就一定能够治理百姓的,所以请君侯任用他。”晋文公就叫郄缺做了三军中的下军大夫,后来在箕地方打仗,郄缺捉住了白狄国的国君,晋襄公就叫郄缺做了公卿,把冀邑这个地方赐给他。

  【注释】①馌:yè,往田里送饭。②郄: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