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无比接近过,就是美好

作者:网络  时间:

  他结婚的时候18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妻子长他4岁,嫁过来后侍奉公婆勤勤恳恳,家务琐事任劳任怨。他还是家里的独根苗,身负着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所以这桩婚姻他欣然接受了。
  
  次年,他去清华读书,照顾家的重任落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身上,妻无怨言,但他深知其中的艰辛,因此对妻子也更加敬重。但尊敬并不代表没有隔膜和疏离,思想上的无法沟通,让他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到异常孤独。
  
  他是季羡林,中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
  
  1935年,24岁的季羡林清华毕业后,像当时多数学子一样,选择了留学德国,一去整整11年。
  
  1946年,在取得了博士学位准备归国的时候,季羡林却因国内战火纷飞而滞留国外,有家不能回的失落和苦闷让他只能寄情于工作,拼命地翻译、写论文。
  
  论文写得越来越多,书桌上摆成了高高的一大摞,本来想写出一点就拿给教授看一些,可是论文在拿给教授看之前,必须打印出来,他没有打印机,只好让写成的稿子堆积如山。正在他烦恼的时候,伊姆加德自告奋勇地要帮他打字,因为她家刚好有一台打印机。
  
  伊姆加德是季羡林的邻居迈耶家的小女儿,金发碧眼,皮肤白皙,却有着中国古典美人的内在气质,可谓是“罗带双垂画不成,人娇态最轻盈。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这正合了季羡林心目中美人的模样。
  
  在打印完成之后,他经常和伊姆加德一起闲庭信步,或者看一场电影,或者一起听听音乐,或者就那么坐在一起聊聊天……总之,在一起就觉得很好,即使什么都不做。
  
  渐渐地,季羡林成了迈耶家的座上客。家里做了什么好菜、好点心,伊姆加德总要把他叫到家里来吃。迈耶夫妇也非常喜欢他,也知道女儿的心思,总是帮着他们制造各种独处的机会。
  
  一边是善良、贤惠的妻子,一边是相知、相爱的美少女;既不忍心伤害妻子,又不能承受失去伊姆加德的痛苦和失落,此时的他,犹豫、彷徨、焦虑……
  
  朱光潜曾经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就在于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也许当时的季羡林对这一切早已参透,最后理智战胜了情感,他选择了一个人回国,也安慰自己:“她毕竟年轻漂亮,一定会找到更好的归宿的。”
  
  后来,古稀之年的他,曾经在去德国的时候探寻过伊姆加德,可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80岁时,他在《留德十年》中回忆:“如果她还留在人间的话,恐怕也将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
  
  有人读了他的书,特意去德国寻找伊姆加德,虽然困难重重,但最终找到了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满头银发的伊姆加德一直独身,终身未嫁。探寻的人发现在她的书桌上,仍然摆着当年那台曾经每天为季羡林打印论文的老式打印机。
  
  他一生颇丰的文字里,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一个“爱”字,她对他,也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但是谁又能说,她对他60多年的感情不是爱呢?
  
  有时候,有些事情并没有发生,可是,却胜过无数件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她用一生的时间去爱她觉得值得爱的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守候一个人,她的守候给了爱一个新的注解:爱不等于拥有;他弥留之际,说出心中遗憾,他的遗憾也给爱一个新的注解:爱等于牵挂,爱不只是一个字,爱中还有一颗心。
  
  爱一个人并不一定要拥有,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但有些爱情虽没有圆满,却比任何一段爱情都要圆满,只要曾经无比接近过,就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