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与秦昊携手亮相柏林电影节的红地毯,并戴上了对戒,尽管在被问到是否是“公开认爱”时,一个做出“嘘”的动作,一个笑而无语,但伊能静随后的微博说明了一切,她宣称,2013年,终于“拥有从青春期就渴望却失去的正常感情”,并表示“我们都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请一定勇敢前进”。
毫无意外,他们的感情,立刻被称为“姐弟恋”,鉴于两个人的文艺属性,又被视为“文艺之恋”。总之,一定有个名字,或者类属,在等着他们。
作家汤祯兆写过一本《命名日本》,阐述了日本人对命名的热情。我们常用的那些新名词,多半出自日本人,例如人妻、落水狗、化妆狂、购物狂、腐女、干物女、森女、食草男、萌、M型社会、下流社会、御宅族等等,这两天,微博上又出现了一个来自日本的新名词“佛系男子”,指的是那些在感情生活中不热烈不主动的男人。
命名是识别、归类,便于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去理解一类人或者一件事,命名也是文化上的消费和创新,日本式的命名,之所以得到我们广泛的认同,就在于它方便、快捷地对人和事进行了整理。但在感情世界里,命名和自我命名,可能都是有副作用的。
当一对恋人的感情被归类为“姐弟恋”,就说明,在人们看来,这是件不寻常的事,否则,怎么没有“男女恋”这样的命名?“姐弟恋”不只意味着年龄上的差别,还意味着在人们看来,两个人在事业发展上、感情能力上、感情经历上,都是不对等的,女方在某方面一定强过男方。尽管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尤其是在娱乐圈里,“姐弟恋”的冠名里,还隐含着更多难以言说的态度,似乎一方总有借力的嫌疑、炒作的可能。尽管事实也并非如此。
一种成型的命名,往往携带着这个命名范围里经常发生的事,以及人们惯性的理解。可以想见,伊能静和秦昊此后的一切举动,都会被放在“姐弟恋”、“文艺之恋”的标准下去打量,若伊能静某天疏于打扮,被人拍到,配文没准就是脸色蜡黄有鱼尾纹之类,并和秦昊精神焕发的照片进行对照,以说明他们在一起是个多么错误的决定,没错,在林忆莲与恭硕良、柯震东和萧亚轩、杨千和丁子高身上,我们已经多次领略了这种对照。
不要急着给一段感情命名,也不用命名的方法去理解感情世界里的千变万化,这样才好。感情没有名字,可以恣意伸展,生活少点暗示,一切都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