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静观

作者:未详  时间:

  物眼看,人眼瞧,佛眼观。
  
  暗以观明,静以观动,下以观上,地以观天,视角不同观不同。观中除看以外,还有赏和悦。素常说观石、观画、观文,都是倾目上心,连欣带赏的。而生活中经常伴寄望而出的观察、观望、观看,则更多的是,系之于怀,存乎于心。
  
  天下所有的观,都是事与事关,事与人关,与己无关与事无关的官,随他去,不视,无观。
  
  繁体观字半边欢,佛家对寂而常照的灯讲观,道家把奉仙之所、从居之地称观。又名观世音、观自在,遍天下受尊的菩萨观音,其意不在“从说听叫”,在了知,在观,在穷其真伪后,惩恶扬善,以化天下。
  
  世界最好的观,是大观。有说:观天地莫过于观潮海,观潮海莫过于观日出,观日出莫过于观临冥峻极之山。人一生没临过大海,没见日出海上之壮阔,没登过高山穷处,触过苍冥之峻顶,是很难讲胸怀大野,思深意阔的。
  
  人间有道的观,是细观。粗思为觉,细思为观,观在觉之上,人的各种觉都觉在悟上,是乍接触后的一种体悟,有清醒在,但要入观,成观,继而洞观,达观,还需要秉持笃定的功力和火候,其谓是:放过那小子成名,奥运夺冠的灿烂一刻,观精力在饥疲时,观操守在利害前,观变化在转捩处,观度量在喜怒间。
  
  最上等的观,是观止。春秋《左传》,记有“听韵乐”叹绝,“若有他乐吾不再请”的观止说。清人吴楚材、吴调侯殿后,集先秦至明代的古文222篇,合曰《古文观止》,作传世最佳读本,享誉至今。
  
  被弄俗了的观,是参观,三公消费的代用语,到哪都叫参观,所谓观摩,就是白看。
  
  最重要的观,是观察,所有重病患者住进医院,都要先接受观察,有一天的,两天的,还有三月半年的,不观无察只凭言说嘴讲,何以对症?试玉还要烧到三日满,辨材更需十年期。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是说人要走出境遇,走出自己,才能睹世。人在位上,当身事里,嘴偏一边,是绝说不到通世达观、逾世疗疾的观点观念之上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要人们树观,什么都讲观,人生观,世界观,结果啥观也未观,出了要命的文化大革命。现在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新华社《人民日报》发文说:“改革不可废,承诺不可弃,担当不可丢。”何论它哉。
  
  人,总是要观复,才能观通,观变,观化的。
  
  洞若观火,很妙,从一件事,一个窟窿眼里,把什么都看清了,但那需要一个上好的位置。
  
  壁上观,冷,坐在一边,简以处常,静以观变,需要道旨、佛心。
  
  莫谓风雨行无羁,事事人眼观;漫道君行何等妙处,待我细细慢慢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