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七情六欲,一般情况下,七情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但这七情显然包括不了人类所有情感。钱钟书给杨绛的《干校六记》写序言,里面就提到,古来经典上相传的“七情”里都没有列上“惭愧”。他认为惭愧是该被淘汰而不是被培养的感情,“在日益紧张的近代社会生活里,这种心理状态看来不但无用,而且是很不利的,不感觉到它也罢,落得个身心轻松愉快”。但这是说反话。钱钟书提到一些人在“文革”期间的表现时,这样说道:“假如要写回忆的话,当时在运动里受冤枉、挨批斗的同志们也许会来一篇《记屈》或《记愤》。至于一般群众呢,回忆时大约都得写《记愧》,或者惭愧自己是糊涂虫,没看清‘假案’、‘错案’,一味随着大伙儿去糟蹋一些好人;或者(就像我本人)惭愧自己是怯懦鬼,觉得这里面有冤屈,却没有胆气出头抗议,至多只敢对运动不很积极参加。也有一种人,他们明知道这是一团乱蓬蓬的葛藤账,但依然充当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芦案’。按道理说,这类人最应当‘记愧’。不过,他们很可能既不记忆在心,也无愧怍于心。他们的忘记也许正由于他们感到惭愧,也许更由于他们不觉惭愧。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的事,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得一干二净。惭愧也使人畏缩、迟疑,耽误了急剧的生存竞争;内疚抱愧的人会一时退却以至于一辈子落伍。”
即使“惭愧”对人生是如此的无用,但它依然是一种美好的情愫。这是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一个人连惭愧都没了,最基本的一点自责都没了,你还能指望他什么。有一位很熟悉的女性,非常漂亮。跟人见面时,一个男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空有个白白的脸蛋,一点气质没有。”我问,有气质没气质的区别是什么?对方没有回答。我琢磨了一下,这个没气质,起码包含一点,就是从不惭愧。从我接触这个女性的第一天,就没见过她对人说过“谢谢”和“对不起”。每个人都欠她的,别人怎么照顾她都是应该的,少了一点照顾就发嗲、生气、恨。而她打小报告、中伤别人、仗势欺人时向来理直气壮,没有一丝的底气不足。当然,无论男人女人都有这么干的,你可以用狠毒来形容(她)。体现在个人气质上,便是有和无的区别了。
参加一个音乐会,见到一个拉小提琴的女孩子。很多人说,这个女孩子气质真好。我发现,女孩儿的脸上线条非常柔和(或者说温和)。你能感觉到,如果她做了不对的事情,她一定会不好意思,她会惭愧。
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