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比名长久

作者:未详  时间:

  有个前辈,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写作,他创作的一本书曾经重印20次,在文坛上有一定知名度,当年还参加过著名的第四次文代会,然而,我对他的名字一无所知。老先生写的是儿童文学,其时肯定也有不少朋友读过他的作品,只是那时还在农村读书的我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因此也就不知道就在离我的城市不远的地方还有这样一位作家。
  
  我喜欢读画,也知道古今中外一些画家的名字,比如莫奈、凡·高、毕加索、范宽、八大山人、黄宾虹、刘海粟、齐白石、徐悲鸿、黄永玉等,然而,我相对了解的这些画家与在社会上著名画家的数量相比,绝对是九牛一毛。不说别的,中国美协会员和各省美协会员少说也超过10万人了吧,我能说得出名字的,还真的没有几个。
  
  一个人是很容易被别人遗忘的,遗忘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圈子因素。在某个圈子里,你确实很被认可、光芒四射,但到了圈外,这种光就被无数的其他光稀释了;有的是由于时代性,某个特定的年代,你作品适应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一时之间,粉丝如云。后来社会向前走了很远,人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你的作品再也引不起别人的兴趣,知名度也就降下来了。换句话说就是:不是你不牛,是世界和时间太强大。
  
  对于知名度,我们还真不可以太在乎。知名度确实跟人的成就有一定关系,却未必成正比。早些年,芙蓉姐姐、凤姐、木子美等都非常出名,但论起实实在在的人生成就,我周围那些默默地做企业的、当律师的、做老师的朋友不知要大多少。既然知名度不是人生成就最可靠的呈示方式,一个人太在乎,就显得舍本逐末了。
  
  人生最可靠的应该还是所做成的事功。海子生前只在《十月》《草原》等少数文学报刊发表过诗歌,其中《十月》还是他的好友西川在那儿做编辑。西川有意识地想把他拉进北京的诗歌圈子,但聚会时,除了西川,没有人理他。海子跑到四川,与诗歌界的朋友聊天,他们也对他的诗不感冒。换句话说是,在其生前,海子没有知名度。然而,海子诗歌的魅力并未因为他当初的知名度不高而降低,反而像黑茶一样,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
  
  生活告诉我们,一个人能不能产生知名度,知名度可以维持多久,其实都是未知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看准一个目标,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不管前面是萋萋芳草,还是泥沼烂坑,也不管脚步踏出之后是否还有回头的机会。有破釜沉舟之心,有撞了南墻也决不言悔之志,我想再苛刻的命运之神也会对你露出欣赏的微笑。只要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就算没有知名度,或知名度不长久,又有什么关系呢?
  
  有句话说,“事比人长久”,意思是说,人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但他做的有意义的事会留下来。现在我想改一字,叫“事比名长久”,你的功业、建树、成就,才是你名垂千秋的真正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