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可能实现的才是成功的

作者:未详  时间:

  北京大学有一年的自主招生面试题是:一家藏有上万幅名画的博物馆失火了,这些名画价值亿元、千万元、百万元、十万元不等,在只能抢救出一幅画的情况下,你先抢救哪一幅?大多数同学都答的是抢救价值最高的亿元画。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抢救距离入口最近的那幅。”原来,最有可能实现的才是成功的。
  
  我一直都在思考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这句话:“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我们通常都不愿意抛弃已经得到的东西,其实,有很多东西看起来很有价值,却是你前行的累赘,一旦勇敢地抛弃,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当初的敝帚自珍是多么愚蠢,它们耽误了你多少行程啊!
  
  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一个人的社会尊严,只有在取得成功之后才会有。所以,一个青年进入社会之后,第一要务是寻找到出路,扎实奋进,而不是为不被重视、没有地位怨天尤人。
  
  世界从来就没有公平,更没有人有义务为你主持公道,你唯一要做的,是努力适应不公平,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把自己做好。
  
  生活中有很多乏味而无情趣的苦行僧一样的人,日复一日都在为一个看起来希望渺茫的目标而努力。但是,几乎所有的人,在对这一类人的判断上大跌眼镜。若干年之后,在你还没有从对他不以为然的看法中回过神来,他已经在成功的殿堂大放异彩。
  
  伟大的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曾经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愿,直到1890年7月他37歲自杀身亡,都没有实现。他做梦也没有想到,100多年以后,他的画作《没有胡须的凡·高》,在克里斯蒂拍卖行,以7150万美元天价成交。这个时候,全人类都在为当年遗忘、漠视、痛失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天才而悔恨与惋惜,但这一切都已经与凡·高无关。
  
  当具有了丰富的阅历,在生活中沉浮无数次之后,渐渐就明白了:真正的机会,几乎都会伪装成陷阱;而真正的陷阱,又往往伪装成机会。
  
  现在,与一些好友和同行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我很少多说,而是认真倾听大家的观点。有人说这是谦虚与涵养,我说不是。我对朋友们说,走得越远,越发现生活中总是有些什么,是自己所不了解的。
  
  “一个作家,能被自己民族接受,就是最大的光荣。”诗人余光中在他的80岁庆生会上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这话发人深省,世界上有很多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却被自己的祖国驱逐。作家索尔仁尼琴就是这样,还有几位作家也是。一个作家,还是应该记住余光中先生的话。人世间几乎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只要尽心了,也就是完美了。如果你总是没有遭受挫折,说明你做的事情没有什么难度和创新,也注定你不会卓有成就。
  
  一家媒体请我回答一个问题:人真正衰老的标志是什么?是年龄还是健康?我回答:“是梦想变成了悔恨。当澎湃的梦想从生命中消失,当每天为没有实现梦想而悔恨,你的暮年就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