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

作者: 时间:
    提起诺贝尔奖,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但讲起这个大奖的来历,恐怕知道的人就为数不多了.那么,诺贝尔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什么诺贝尔奖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呢?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年10月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从小体质很弱,甚至不能坚持上学,全靠他开小店的母亲帮助,才读了点书.诺贝尔长大成人后离开瑞典,到俄国他父亲开的小工厂里工作.
    有一天,两位客人来访.他们小心翼翼地拿着一个装着黏稠液体的小瓶.天资过人的诺贝尔一看就叫道:“那不是硝酸甘油吗?”
    “不简单,现在知道硝酸甘油的人还寥寥无几呢!”客人称赞道.接着他们就开始“表演”了.
    客人在一块钢板上滴上一滴硝酸甘油,用火一点,只听“轰”的一声,硝酸甘油马上燃烧起来了.客人又在钢板上滴上一滴硝酸甘油,用锤子敲了一下,马上响起了劈劈啪啪的爆炸声.这两位实际上是化学家的客人说,硝酸甘油威力极强,只是非常危险.最初的发明者因爆炸后受重伤,实验室全部被炸毁,现在再也没有人敢试验下去了.不知道世界上有谁还敢冒这个险.
    诺贝尔想了想说:“先生,这项研究我来试试吧!”
    化学家高兴地将这小瓶硝酸甘油送给了他.
    硝酸甘油可广泛应用于采矿、筑路等方面.但因它威力极大,没有办法靠近它去点火,要不然去点火的人一定会被炸死.惟一的方法是用一种不那么强烈的火药作为媒介,让火药先烧起来,产生足够的温度成为冲击力,然后再使硝酸甘油爆炸.
    经过反复考虑,诺贝尔决定用黑色火药做引爆物,开始效果不错.但在使用中,却发现引爆物的强度不够.换用什么材料好呢?诺贝尔冥思苦想了整整两年,终于发现一种叫雷酸汞的晶状粉末.
    1867年,诺贝尔改用雷酸汞做引爆剂,失败了几百次.终于有一次,“轰”的一声巨响,实验成功了.同时实验室被炸翻了天,他本人也被炸得鲜血直流.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取得了这次成功.后来他改用金属来装雷酸汞,这就是以后“雷管”一词的来历.
    雷管试验的成功使硝酸甘油从实验走向应用.国内外的订单源源不断地涌来.诺贝尔忙于扩大厂房、组织生产,大批产品运向欧洲.由于当时人们对这种炸药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因此在产品的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出了不少问题.
    最初,人们用金属箱装硝酸甘油,金属罐会被蚀穿.硝酸甘油那浓稠的液体看上去一点没有什么可怕,因此有人把它当润滑油注入车轴,甚至有人把它当鞋油用,涂在皮鞋上使劲摩擦,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到了冬天,硝酸甘油凝固成块状,人们用铁棍去砸它,甚至把它渗到灯油里来取暖.因此,各地相继发生爆炸的惨案.不久,瑞典政府发布了禁止运输硝酸甘油的法令,法国、葡萄牙、比利时等国也明确表示禁用.
    面对这种不利局面,诺贝尔没有退缩.他坚持只要解决运输的安全问题,硝酸甘油的效力就能充分发挥.他想出了利用吸附剂来吸收硝酸甘油的方法.他试用多孔的硅藻土吸收硝酸甘油,解决了运输过程中的震动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黄色炸药”.很快,成批的订单又来了.但是硅藻土本身不会燃烧,还吸走气体和热量,使炸药的威力降低,因此,还得寻找新的吸附剂.
    有一天,诺贝尔的手不慎划破了.助手给了他一种叫硝棉胶的护创膏.他躺在床上,因手痛而难以入睡.突然,一个念头从他脑海中闪过:手痛得这么厉害,是否有什么东西通过硝棉胶进入了伤口?难道说硝棉胶里有孔隙?
    他马上翻身下床,走进实验室.他把硝棉胶同硝酸甘油按不同的比例混合着,试了一次又一次……天亮了,助手走进实验室,看到还穿着睡衣的诺贝尔,大吃一惊,忙问出了什么事了?诺贝尔笑着告诉他,实验成功了!那是一种糨糊状的胶质炸药.它不怕震动,点火也不会燃烧,威力却大大强于黄色炸药.这个发明很快在瑞典、英国、美国等国获得了专利.
    炸药的广泛使用大大地扩展了人类移山填海的能力,在采矿、筑路、开运河等方面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诺贝尔也在几十个国家办起了炸药生产厂,成为著名的国际企业家.
    但是,炸药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变成杀人的武器.面对欧美列强拼命地扩军备战,军火工业迅速发展,诺贝尔深感不安.他研究炸药的初衷是为人类造福,而不是为了杀人.能做些什么事来弥补呢?
    从1857年诺贝尔取得第一项专利起,他一生中取得的专利达三百五十多项,有一大笔专利费.除了开炸药厂,诺贝尔投资于石油工业,积聚了约三千三百多万瑞典法郎的财富.
    1896年诺贝尔去世.他在晚年做了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设立诺贝尔奖.他立遗嘱如下:
    “请把我的全部财产作为基金,以其利息作为奖金.把奖金分为五等份,作为五种奖金.其中四份分别给在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方面有重要发明、发现或有重要作品的人,一份奖给为促进和平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诺贝尔在科学的道路上勤奋地探索,百折不挠.他生前设立的诺贝尔奖,则为推动科技进步、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