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手中的《勒伯尔备忘录》,费迪南·德·勒赛普
浮想联翩.
自从十五世纪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大西洋与印度洋的航线后,繁荣了两千多年的地中海航海业日见萧条.十七世纪后,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殖民帝国,霸占了好望角,垄断了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远洋航道.
为了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法国从十七世纪起,就计划开凿苏伊士地峡运河.进入十九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一条从地中海到印度洋的海上航线,来满足商品和原料的运输.有一个叫勒伯尔的工程师就提出了开凿运河的具体设想.
费迪南·德·勒赛普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师,他还有着狡猾的商业头脑和敏锐的政治嗅觉.在《勒伯尔备忘录》中,他读到了有关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构想和计划.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将发生重大的改变.现成的计划,仅仅需要小小的改动;法国政府对开凿运河热情很高;新上任的土耳其驻埃及总督赛德·帕夏(当时埃及是土耳其的殖民地)是他的朋友,新总督也想通过开挖运河
名垂青史.一切形势都对他太有利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名扬天下,在此一举.
一番奔波之后,1854年,埃及接受了勒赛普的计划,他获得了开挖运河的特许权.在法国政府极力推动下,土耳其政府也批准了运河计划和使用、租让运河的合同.合同规定:“国际运河苏伊士公司”租借运河九十九年,之后运河归埃及所有;埃及无偿提供开凿运河的一切土地、石块和劳动力.
1859年4月25日,苏伊士运河正式开工.
茫茫的热带沙漠上,
骄阳似火.空气是如此的干燥,卷过地面的风中只有扬起的灰沙,嗅不到一丝潮气.工地上近六万名埃及劳工,裹着全身的衣服抵挡烈日的煎熬,在法国监工的呵斥声中,一下又一下地挥动手中的铁镐、锄头,一步又一步地拽动沉重的拖车,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稍有停顿,监工的皮鞭就会在耳边响起.不时,一个埃及劳工倒了下去,周围的人们却没有太多的骚动,因为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了.同伴会走过去,看一看他断气了没有,然后一个人拖着头,一个人提着脚,运到工地的一边,自有人将尸体草草掩埋了事.
那时的埃及不满四百万人口,却每个月要向运河工地派遣六万名服役的劳工.按人口比例推算,每一个成年男子每年最起码有一个月要在工地上服苦役.运河修了十年,有十二万埃及劳工不堪重负,永远倒在了运河的工地上.所以,筑成运河的不是沙子和石块,而是埃及劳工累累的白骨;运河里流淌的不是蔚蓝的海水,而是埃及劳工的血与汗.已故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曾说过:“这条运河是用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血汗、我们的尸骨换来的.”
1869年11月17日,运河正式竣工通航.它穿越了不毛的沙漠,连通起一串咸水湖泊和洼地,北起塞德港,南抵苏伊士城陶菲克港,连同延伸至红海、地中海的部分,全长一百七十三公里.船舶以每小时十四公里的航速,约需十五小时可以通过运河.运河通航时,深八米,宽二十二到六十米,后加深到十二米,加宽至六十到一百五十米.从西欧经地中海,通过运河与红海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可缩短航程六千公里以上;从北美到印度洋也可缩短六千多公里.
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所以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最早由法国控制的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操纵.1875年,英国利用埃及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低价收购了埃及手中的全部运河股票,占股票总额的百分之四十四.尽管法国仍有百分之五十五的股票,但分散在个人手里,因此英国逐渐取得了控制权.
1882年英国悍然出兵埃及,强占苏伊士运河地区,把法国也赶了出去.1936年,又强迫埃及签订为期二十年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在运河区驻军的权利.更有甚者,英军营房建筑费用还要由埃及全部承担.
埃及人民展开了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52年,埃及建立了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总统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法国、以色列发动第二次中东战争,企图重新控制运河区.埃及人民在全世界正义力量的支持下,确保了运河的主权.在以后的两次中东战争中,运河再次成为争夺的焦点,但埃及的国旗最终还是飘扬在苏伊士运河的上空.
现在,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远远超过巴拿马运河和基尔运河,被称为“东方伟大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