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外 乡土乡情

作者:jZyC 时间:

周末,老家的哥哥打来电话,让回去一趟,说有些事情需要处理。
于是和先生一起回到老家。然后,跟随哥哥到临近的乡村去办事。
平日里很少回老家,也很少到乡村走动。偶尔地回到乡村看看风景,倒是一种精神的释放。
谁知道,一路上到处在修路,堵车不断,哥哥开着面包车,东拐西拐只能走岔道,先生在后面紧紧地跟着。车拐进了一个村庄,全是乡村土路,倒也干净。环顾四周,发现这是一个非常贫穷的村子,几乎没有农村常见的那种平房,还是久远年代的那种土坯房,一间又一间。好一点的房子就是瓦房了,还是那种青瓷瓦,现在也很少见了。先生说,这房子可真有年代了,如今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房子呢?是啊,新农村建设搞了这么多年,这里却还是五六十年代的模样,没有村镇规划,没有村村通,到处是茅草房,家门口栓着老牛,堆着粪堆,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依然住着人,我甚至在想他们是否用上了电,有没有电视机?我和先生一路走着,一路感慨。忽然先生叫到:快看,那墙上的字“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万岁”。可不是吗?在灰色的土坯墙上,还留有那个年代的字迹,蓝色的大字,标准的那个时代的口号,已被岁月风化的斑斑驳驳。路旁时不时有个代销点,先生说,能当代销点的房子看上去比较宽敞,说不定就是那个时候的革委会什么的。又走了一段,我发现了另一处土坯房上的标语:要斗私批修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我和先生更加惊诧,我们忽然意识到这应该是一个文物保护村,要不这么久远的东西不会一直保存到现在。“文革”在中国是一段特殊的历史,尽管那时的我们还很小,但“文革”的记忆却是永远挥之不去的。如今,一切都归于平静,只有这简陋的村寨还残留着当年的印痕。先生问我是否下车拍照,我想了想,怕耽误行程,先生说,以后有机会我们专程来一趟,好好看看这些历史,这次还真不虚此行。出了村口,他还特意记了方向,路口,标志,希望下次能再来。
到了邻村,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去年冬天我曾接到过老家人打来的电话,说是村上要修路,希望在外工作的家乡人都能捐点款。电话打得很冒昧,但很客气,并告诉我他们很费周折才打听到我的电话号码。我又给哥哥打电话了解捐款修路一事,记得哥哥当时是持反对意见的。春节前后,老家人又打来过几次电话,一再解释捐款的事情,说多少不限,只是心意。其实,打电话的人我根本就不知道是谁,更不认识,但我也丝毫不怀疑他们的用意,更不否认他们想为家乡做好事的行为。我一直觉得,做人还是要多些宽容和理解。我宁可相信每个人最好的一面,这样,你会省去很多的困扰。比如老家的这些人,他们找到我,希望我能为老家修路尽一份力,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春节过后,我让他们告知我捐款帐号,并给他们汇出了两千元钱,算是我为家乡修路的一点心意吧。过后我就淡忘了这件事情,一直到今天,又走在回乡的路上,我才猛然想起了它。
但是,我却清楚地知道,他们修的是哪条路。因为年年我都要回老家几趟,而这条路是我必然要走过的一条路。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一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就在我们的脚下。老家人没有食言,他们号召在外工作的家乡人捐款修路是实实在在的一件好事。我所捐的两千元钱用在了正当处,这让我非常欣慰。于是,高兴地告诉先生,我们现在正走的这条路就是当初老家人让大家捐款而修的路,你看多么平展整洁啊。先生也说,老家人没把你当外人呢。是啊,虽然这几年我才陆陆续续地回过老家,以前根本心里就没有这样的概念,但毕竟乡情浓厚,乡土情深。
这个周末,在老家度过。走了以前没有走过的路,看了以前从来没有看到的风景,我的心里是快乐的。
走的时候,哥哥和嫂子又是给我带青菜,又是带玉米襂,又是带烧饼,说菜是自己种的,没有一点农药,说玉米襂是刚收的玉米磨的,新鲜着呢,说儿子爱吃烧饼,一定要给孩子带回去几个,满满当当地装了好几个大袋子……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亲情的感动,是那么地踏实和温暖……


寒风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