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阳货篇第四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注释:  (1)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2)弦歌:弦,指琴瑟。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三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译文: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评析:  “上智”是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下愚”指卑贱而又愚蠢的人,这两类人是先天所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这种观念如果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则有其岐视甚至侮辱劳动民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二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一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注释:  (1)阳货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十四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译文: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对他国人则称她为寡小君,他国人也称她为君夫人。评析:  这套称号是周礼的内容之一。这是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六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注释:  (1)愆:音qiān,过失。  (2)瞽:音gǔ,盲人。译文:  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十三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五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注释:  (1)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2)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  (3)佚:同“逸”。  (4)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译文:  孔子说: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十二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译文:  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四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注释:  (1)谅:诚信。  (2)便辟:惯于走邪道。  (3)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十一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三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注释:  (1)五世:指鲁国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  (2)逮:及。  (3)四世:指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  (4)三桓:鲁国伸孙、叔孙、季孙都出于鲁桓公,所以叫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十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二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译文:  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九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评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八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注释:  (1)食:食禄,俸禄。译文:  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八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四十二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注释:  (1)师冕:乐师,这位乐师的名字是冕。  (2)相:帮助。译文: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七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注释:  (1)贞:一说是“正”的意思,一说是“大信”的意思。这里选用“正”的说法。  (2)谅:信,守信用。译文: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评析:  前面孔子曾说过:“言必信,行必果”这不是君子的作为,而是小人

详情 »

论语·季氏篇第七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四十一

子曰:“辞达而已矣。”译文:  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六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评析: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四十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五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  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八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译文: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评析:  这一段讲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孔子决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以众人之是非标准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而要经过自己大脑的独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九

子曰:“有教无类。”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评析:  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四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注释:  (1)小知:知,作为的意思,做小事情。  (2)大受:受,责任,使命的意思,承担大任。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七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评析: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的确,这句话包含有智慧的因素,尤其对于那些有志于修养大丈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三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注释:  (1)知及之:知,同“智”。之,一说是指百姓,一说是指国家。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  (2)涖:音lì,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六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注释:  (1)阙文:史官记史,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缺而不记,这叫做阙文。  (2)有马者借人乘之:有人认为此句系错出,另有一种解释为: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而靠别人训练。本书依从后者。译文:  孔子说: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七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译文: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二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注释:  (1)馁:音něi,饥饿。  (2)禄:做官的俸禄。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五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译文: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六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注释:  (1)如之何:怎么办的意思。  (2)末:这里指没有办法。译文:  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一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评析:  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四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评析: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文: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评析: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评析:  “从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

详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三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评析:  从18章到23章,这6章基本上全都是讲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

详情 »


cache:cache_articlelist_69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