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张篇第四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注释:  (1)小道:指各种农工商医卜之类的技能。  (2)泥:阻滞,不通,妨碍。译文:  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大目标就行不通了。”

详情 »

论语·子张篇第八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译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详情 »

论语·子张篇第三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译文: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

详情 »

论语·子张篇第七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注释:  (1)百工居肆:百工,各行各业的工匠。肆,古代社会制作物品的作坊。译文: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撑握道。”

详情 »

论语·子张篇第二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译文:  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又怎么说他没有?”

详情 »

论语·子张篇第六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释:  (1)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  (2)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译文: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评析:  这里又

详情 »

论语·子张篇第一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译文: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评析: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这是

详情 »

论语·微子篇第六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详情 »

论语·微子篇第十一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注释:  (1)八士:本章中所说八士已不可考。译文:  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详情 »

论语·微子篇第五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注释: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译文

详情 »

论语·微子篇第十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注释:  (1)鲁公:指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  (2)施:同“弛”,怠慢、疏远。  (3)以:用。译文: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不用他们

详情 »

论语·微子篇第四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注释:  (1)归:同馈,赠送。  (2)季桓子:鲁国宰相季孙斯。译文:  齐国人赠送了一些歌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于是离开了。

详情 »

论语·微子篇第九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注释:  (1)大师挚:大同“太”。太师是鲁国乐官之长,挚是人名。  (2)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乐官名。干、缭、缺是人名。  (3)鼓方叔:击鼓的乐师名方叔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二十二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译文: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详情 »

论语·微子篇第三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译文:  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节时说:“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我用介于季氏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了。”孔子离开了齐国。

详情 »

论语·微子篇第八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注释:  (1)逸:同“佚”,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二十一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

详情 »

论语·微子篇第二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注释:  (1)士师:典狱官,掌管刑狱。  (2)黜:罢免不用。译文:  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

详情 »

论语·微子篇第七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二十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注释:  (1)孺悲: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译文: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详情 »

论语·微子篇第一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注释:  (1)微子:殷纣王的同母兄长,见纣王无道,劝他不听,遂离开纣王。  (2)箕子:箕,音jī。殷纣王的叔父。他去劝纣王,见王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隶。  (3)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屡次强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十二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注释:  (1)色厉内荏:厉,威严,荏,虚弱。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  (2)窬:音yú,洞。译文:  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吧?”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十九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二十六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译文:  孔子说:“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被人所厌恶,他这一生也就终结了。”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十一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译文:  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十八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译文:  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二十五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译文: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评析:  这一章表明孔子轻视妇女的思想。这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十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注释:  (1)《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这是当地的民歌。  (2)正墙面而立:面向墙壁站立着。译文:  孔子对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注释:  (1)本章已见于《学而篇》第一之第三章,此处系重出。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二十四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注释:  (1)恶:音wù,厌恶。  (2)下流:下等的,在下的。  (3)讪:sh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九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注释:  (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3)群:合群。  (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十六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注释:  (1)狂:狂妄自大,愿望太高。  (2)肆:放肆,不拘礼节。  (3)荡:放荡,不守礼。  (4)廉:不可触犯。  (5)戾: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二十三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译文: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八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注释:  (1)居:坐。  (2)愚:受人愚弄。  (3)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十五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译文:  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评析:  孔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七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注释:  (1)佛肸:音bìxī,晋国大夫范氏家臣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十四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译文: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评析:  道听途说是一种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不仅是道听途说,而且四处打听别人的隐私,然后到处传说,以此作为生活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六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十三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译文:  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评析:  孔子所说的“乡愿”,就是指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孔子反对“乡愿”,就是主张以仁、礼为原则,只有仁、礼可以使

详情 »

论语·阳货篇第五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注释:  (1)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  (2)末之也已:末,无。之,到、往。末之,无处去。已,止

详情 »


cache:cache_articlelist_69_2